

特约通讯员张广瑞
在绛县南樊镇史村的三喜家庭农场,总能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老者在果树间劳作;樱桃成熟季,又有个高大汉子忙着接待外地客商、帮乡亲们卖樱桃。他们是父子兵——父亲王三喜和儿子王成,都曾在新疆戍边并分别荣立三等功,又先后退伍返乡,携手接力建起百亩樱桃园。
1980年,18岁的王三喜参军赴新疆守边,3年间多次获得嘉奖并荣立三等功。退伍返乡后,他从承包50亩荒地起步,不断尝试种植业。
2000年,借助专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回大粒樱桃苗和种植技术,王三喜率先栽种5亩。可“樱桃好吃树难栽”,不到3年时间,村里樱桃种植总面积从800亩缩减至300亩。王三喜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拜访专家,通过精心管理、苦心劳作,到2008年,樱桃终于获得丰收。
尝到甜头后,王三喜贷款扩大规模,并于2011年在政府支持下,在村里最早建成20亩连体樱桃大棚。他始终坚守“良心樱桃,从我做起”,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果品质量大大提高。在销售自家樱桃的同时,还带动史村和周边村发展樱桃产业,成为乡亲们信赖的致富带头人。
2007年,17岁的王成循着父亲的足迹远赴新疆。服役5年,多次荣立三等功。2012年,他选择自主择业,退伍返乡,接过父亲发展樱桃产业的接力棒。
十余年来,王成赴多地学习种植技术,拜师学习果树管理,与家人一起建起有20亩樱桃大棚、80亩大田樱桃的百亩樱桃园。为解决销售难题,他主动开拓临汾、长治等市场。看到乡亲们“种易卖难”的困境,便在村樱桃市场做起客商代办,秉持“不让客商亏本,也不让乡亲吃亏”的理念,年复一年奔波在市场上,成了连接农户与客商的“桥梁”。
如今,5亩樱桃地发展为百亩樱桃园,连续多年年营收超160万元。2023年,三喜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父子同心,共怀一个质朴心愿: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从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到扎根田园振兴家乡,王三喜、王成父子用行动诠释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情怀。